中国拔河协会 > 最新资讯 >

“铿锵玫瑰”绽放世界最高领奖台 --为中国摘取首枚世锦赛金牌

2010-04-15 09:55

  “铿锵玫瑰”绽放世界最高领奖台

  ——记为中国摘取首枚拔河世锦赛金牌的鞍钢女子拔河队

  黄献东

  今年4月9日,《人民日报》及《人民网》刊发了专稿《数十年训练总结改进,几代人坚持传承光大,拔河世界冠军这样炼成》,向全国人民介绍了鞍钢女子拔河队的事迹。此前,中国拔河协会官方网站、搜狐体育、网易新闻等多家权威网络媒体和省、市级电视台、电台及报纸媒体等都将关注的目光对准鞍钢女子拔河队。

  一支全部由企业职工组成的业余拔河队缘何引起众多知名媒体如此关注?这一切源于这些“铿锵玫瑰”通过刻苦训练和顽强拼搏,在意大利勇摘中国在拔河世锦赛上的首枚金牌,为中国竞技拔河运动取得历史性突破。

  夺金时刻

  2010年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于2月27日至28日在意大利切赛纳帝科巴罗赛多体育馆举行。首次代表中国参赛的鞍钢女子拔河队先后战胜世界拔河劲旅日本队、瑞士队,与中华台北队在决赛中相遇。

  2月28日,是决战时刻也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北京时间21点40分,500公斤级决赛第一局开赛。实力相近的双方对峙不下,鞍钢姑娘们以强劲的攻势发起猛攻,打乱了中华台北队的阵脚,顺利赢得首场胜利。第二局开始,中华台北队死拼死守,两分钟过后,在鞍钢姑娘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攻势下,终于败下阵来。鞍钢女子拔河队以2:0的绝对优势摘取了中国在世界拔河锦标赛历史上的首枚金牌。同时,在540公斤级比赛中,鞍钢女队获得亚军。 胜利的刹那,教练阎士安和鞍钢姑娘们挥舞鲜艳的五星红旗欢呼着绕场一周。中国拔河代表团团长、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主任林洁的眼睛湿润了,副团长、鞍钢党委副书记闻宝满以及随行的工作人员也兴奋地跑到场内,和队员们相互拥抱祝贺来之不易的胜利。

  颁奖仪式上,在世界各国参赛运动员和意大利观众的瞩目下,鞍钢拔河队员和中国拔河代表团成员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世界拔河锦标赛赛场上冉冉升起,激动人心的场面令拔河队员们热泪盈眶。

  载誉归来

  获悉佳绩后,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中国拔河协会发来贺电,并在队员们从意大利乘飞机返回首都北京后,专门为鞍钢女子拔河队举行了庆功宴会,对鞍钢女职工为中国竞技拔河运动在世锦赛上实现零的突破表示祝贺和感谢。

  3月4日凌晨,在2010年意大利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上为国争光的鞍钢女子拔河队载誉归来。鞍钢党委副书记闻宝满、鞍钢工会主席尹利和矿业公司党政工负责人、齐大山铁矿干部职工及运动员亲属在鞍钢体育馆广场用鲜花和掌声迎接运动员们凯旋。

  当鞍钢女子拔河队乘坐的豪华大客车驶进鞍钢体育馆广场时,耀眼的礼花顿时迎空绽放,整个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齐大山铁矿职工打出“热烈欢迎鞍钢女子拔河队凯旋”字样的横额,鞍钢领导和迎接群众用鲜花和掌声欢迎她们胜利归来。身穿红色国家拔河队领奖服装的女运动员们英姿飒爽地走下专车,她们佩戴的两枚金银奖牌在胸前国旗图案的映衬下极为抢眼。当教练员阎士安向领导和欢迎职工展示鞍钢女子拔河队获得的世界冠军奖杯时,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苦练数载

  竞技拔河运动在我国的开展只有十余年的时间,而鞍钢女子拔河队起步更晚。这支由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13名女职工组成的拔河队,从2006年建队之初,就把永争第一的理念化作向世界一流水平挑战的坚强决心。队员们在工作之余通过刻苦训练,从最初参加全国拔河锦标赛获得第三名到多次在全国锦标赛和公开赛中夺取冠军。2008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授予鞍钢女子拔河队为国家女子拔河集训队。从此,这些“女力士”肩负起为祖国荣誉而战的重任,开始了更为艰苦的集训。

  为完成为国争光的历史使命,备战这次世界拔河锦标赛的鞍钢姑娘们几乎放弃所有节假日不间断训练。大赛进入倒计时正赶上春节。但拔河队员除了年三十中午回去吃了团圆饭,每天仍是上午9时练到下午4时半,直到初六启程。

  队长田甜说,全队上下只有一个信念:刻苦训练,赢得比赛。队员们每天都要累计拉动一吨多重的铁板,手上的茧子厚了,用小刀削掉,再厚、再削掉。有时因为用力过猛,手心的茧子脱掉,鲜血染红了绳索,却仍然坚持。

  郭雪是队里年纪最小的队员,她站在拔河队伍的末端,被称为“锚人”,就像船只固定时抛下的锚一样,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因为她主要借助背部力量,常年训练下来,她的后背皮肤磨出厚厚的茧子。

  女队员除了运动员、鞍钢工人这两个身份外,有的还当了母亲。2007年,生完小孩刚三个多月的闫秀玲便将儿子交给公婆照看,开始入队训练。孩子小,又爱生病,总喊着找妈妈。此次封闭集训一个月,她每次往家打电话,儿子在家哭,她就在宾馆哭。后来干脆就不敢再打回去了。张桂艳今年35岁,是参赛年龄最大的队员。由于父母身居异地,丈夫倒班,平时既要工作又要受训的她只能将年仅10

  岁的儿子独自留在家中。此次胜利归来,抱到儿子的那一刻,心中的激动不亚于站在领奖台。

  关怀鼓舞

  作为一支企业的业余拔河队,能代表国家参加拔河世锦赛是莫大的光荣,这缘于鞍钢对体育事业的重视,更缘于鞍钢悠久的企业文化。  

  本次拔河世锦赛临赛前正值春节,鞍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专程看望了放弃节日休息坚持训练的鞍钢女子拔河队队员,勉励她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出征意大利前,鞍钢党委副书记闻宝满、工会主席尹利和矿业公司党政工领导组织队员召开了誓师动员会,确立了“保三争冠”的参赛目标,鼓励队员圆满完成为国争光的重任。

  载誉归来后,为国家争光,为鞍钢赢得荣誉的女子拔河队成为鞍钢职工和鞍山市民学习的榜样。鞍山市妇联和鞍钢工会分别授予鞍钢女子拔河队为市和鞍钢“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授予拔河队队员田甜、闫秀玲、李明清、张桂艳、王妍、闫晨、徐娜、秦娇、张颖、李梦梅、谷东梅、宋丹、郭雪为市和鞍钢“三八红旗手”称号,其家庭为市“五好文明家庭”。

  拔河队员在赛场上表现的“敢于吃苦、拼搏奉献、团结协作、永争第一”的精神,在鞍钢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为弘扬拔河精神,矿业公司还编辑了反映齐矿女子拔河队先进事迹的电视专题片和图片展览,组织机关干部和矿山系统职工观看。齐大山铁矿以“发扬拔河精神、创建世界一流矿山企业”为主题举行了女子拔河队事迹报告会。队长田甜代表齐矿女子拔河队队员作题为《刻苦训练,挑战自我,勇攀世界之巅》的事迹报告,矿党政工组织在会上联合作出向齐矿女子拔河队学习的决定,掀起向女子拔河队学习的热潮。

  股份公司、建设公司、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生产协力中心、钢绳公司等单位积极响应鞍钢工会发出向鞍钢女子拔河队学习的号召,将学习拔河队的拼搏精神作为深化“企业有困难,职工怎么办”大讨论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阅读报纸、开展专题讨论、举办演讲活动等引导职工在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中树立必胜信心,顽强拼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勇争先。

  3月22日,在纪念“鞍钢宪法”发表50周年暨“感动鞍钢创新功勋人物”颁奖大会文艺演出中,女子拔河队13名队员佩戴世界冠军的金牌英姿飒爽地走上舞台。在手风琴伴奏下,姑娘们齐声演唱了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赢得了热烈掌声。

  3月28日上午,市体育局和鞍钢体育协会还安排鞍钢女子拔河队与八支市民拔河队在鞍山人民公园举行了友谊赛,2000多名热心市民现场目睹“世界冠军”鞍钢女子拔河队的风采。

  4月14日,著名音乐家秦咏诚、铁源、邬大为、龚荣光等和省文联副主席崔凯、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潘兆和来鞍钢专程慰问了鞍钢女子拔河队队员。在了解鞍钢女子拔河队勇夺中国在拔河世锦赛首枚金牌的事迹后,曾创作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著名词作家邬大为即兴创作了《长城——献给鞍钢女子拔河队的歌》:十六只脚丫/像十六枚钢钉 /在平地上深扎/十六只大手/像十六只连环/在粗绳上紧拉 /气在心头凝聚/力在胸中迸发/八个姑娘 八个丰碑/八名巾帼 八座铁塔/结成一道打不散、拖不垮的长城 /组成一股攻不破、摧不毁的铁闸 /多少番艰难的煎熬/迎来这幸福的泪花 /多少颗辛勤的汗水/才吹开这绚丽的奇葩/好一个鞍钢女子拔河队/拔出了志气/拔出了风采 /拔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

  结束本届世锦赛的鞍钢女子拔河队的姑娘们,从意大利回国后没有休息一天,便又投入到训练中,她们正在备战5月份在安徽合肥举行的全国体育大会。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是鞍钢女子拔河队员们最爱唱起的一首歌。无论在工作、生活和训练、比赛中,她们始终把压力变成动力,永远微笑面对所有困难。她们说:“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们下一个目标是在三年后举行的世界体育大会上继续为国争光。”

(责任编辑: 裴超 )


中国拔河协会微信公众号

more拔河视频

相关链接

  • 华奥星空
  •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 中国奥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