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拔河协会 > 最新资讯 >

拔河断手后出台规定 非奥运项目规范是第一要务

2009-06-15 17:20

  新闻事件回放:

  古有“五马分尸”的酷刑,而类似这样的惨剧日前就发生在一场拔河比赛上。5月30日凌晨4点半左右,深圳一夜总会的员工在大梅沙沙滩上举行拔河比赛,一位34岁的男员工竟然因双方拉扯太过剧烈而导致手掌手腕和手臂当场完全“分家”。

  拔河“断手”事件发生后,记者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副主任林洁和中国拔河协会秘书长张娜。

  张娜说,此次事件比较个例,无论是在大众中开展还是竞技比赛,从来还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从听到这一事件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要引以为戒,作为管理者和组织者在组织此类比赛时一定要有一个完备的赛事管理方案,参与者要按照技术要求参与赛事。”

  事件折射出两大问题

  张娜说,此次事件折射出两大问题。一是管理不规范。本来是一场5对5的比赛,但是却最终成为一场过度的无氧运动,因为最终比赛发展为观者一拥而上、参赛者成倍增加,最终造成事故。

  二是拔河技术的不规范。在正规的比赛中一根绳要有3名裁判,主裁判负责各项口令,两个副裁就主要盯看“锁绳”这种犯规动作,包括不得坐在地上,不得在身上缠绕绳子等。整场比赛都会把握规范,一遇到犯规动作会立刻停止比赛,公平裁决的同时也保证了赛事的安全。

  赛事需要指导

  张娜说,一般来说只要是正规的赛事是不会发生问题的。中国拔河协会作为国家级协会,要加强协会指导功能,因为只要是体育运动就存在伤害的可能。协会的存在就是为了指导运动,要避免损伤事故、普及项目发展、展示竞技实力。

  从目前来看,各级拔河协会对基层、工会指导还是比较少,下一步要加大对赛事的组织管理、推进项目的正规发展。如果不具备项目训练条件,至少能够具备培训条件,适时开办各级各类培训班,用一两个小时讲讲规则,伤害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

  在管理观念上,拔河作为一种娱乐性、康乐性、节庆性的项目,不少民间小范围比赛不是正规赛事,往往容易在安全上放松、疏忽,就会存在较大的危险系数,因为对待各类赛事,不论规模和水平如何,一定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一定要加强防范

  张娜介绍,拔河运动历史悠久,一直以来,人们把它视为一项游戏。但不管是竞技比赛,还是趣味游戏,拔河运动都得确保安全与科学。从防范角度来看,要特别注意人与人之间的踩踏,大规模的拔河运动在安全保护上要过关。特别注意不能出现管理的盲区,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总局社体中心副主任林洁指出,拔河发生的事故说明了非奥项目应特别注意正规发展。她说,要好好盘点一下非奥项目近年来发生的意外事故,总结分析出症结所在,不断加强管理,正规发展运动项目、正规开展各类活动。

(责任编辑: 裴超 )


中国拔河协会微信公众号

more拔河视频

相关链接

  • 华奥星空
  •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 中国奥委会